批评,是为了使学生不犯错误和少犯错误
家谱修订表扬是为了使学生的良好表现得到进...
批评,是为了使学生不犯错误和少犯错误
家谱修订表扬是为了使学生的良好表现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从而更加优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很有道理。因此,作为教师,要想使您的学生更好,就应该掌握表扬这个最主要的教育方法。表扬,可以通过一个微笑,一声赞美,一个亲昵爱抚的动作,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实物进行奖励,如一个本子,一支铅笔,一朵小红花,一个五角星,一张小贴画等,重要的不是钱的多少,而是与教育情景有机的结合。
陶行知发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早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的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的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呀!”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本来是批评,却成了奖励。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就是教育艺术,陶老不愧是大教育家。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103班语文教师张伦飞在执教小学一年级语文课《识字3》时,也进行过一次奖励,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对子歌”来认识新字。
(老师先安排开火车游戏进行复习巩固,接着)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闯关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好,最好的老师有奖励。
生1:奖励什么?
生2:奖励铅笔!
生3:本子!
生:……
师:奖励什么暂时保密,关键是谁的表现好。现在我们开始比赛!
(各个小组非常踊跃,也非常投入。)
师:会读这些字就能闯过第一关,不过要和全小队的队员同时闯过才行。先自己练,帮助同桌试闯第一关。
(生练读——小组开火车闯关。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最后一致认为第一组表现最好。)
(师:下面我们看看给第一小组什么奖励呢?(老师揭开第一关的奖牌)哇!奖励你们“学蝴蝶飞”,恭喜你们!
(学生开始十分惊讶,有的目瞪口呆,接着便转为异常兴奋。)
第一小组的学生自豪地表演蝴蝶飞,其他学生羡慕地看着,最后也不由自主地跟着飞了起来。在“飞”的时候,嘴里都情不自禁地朗读着课文: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奖励是激发学生进取的手段,怎么奖励,奖励什么,要看对象,要根据情景。奖励“学蝴蝶飞”,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是要符合人物身份。一年级小学生“学蝴蝶飞”是很好的形式,迎合了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演的特点,学生大了就不合适。二是要与情景紧密结合。“学蝴蝶飞”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又对学生记忆所学内容有帮助,还解决了小学生学习疲劳现象,让学生跳一跳,飞一飞,轻轻松松地进入下一环节学习。三是形式新颖。“学蝴蝶飞”在设计上别具匠心,生活化强,学生感到新鲜,从而兴趣盎然,自然贴切,一举多得。
奖励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一些数学题。对第一组的人,每做出一题奖励一美元,对第二组不奖励,结果第一组成绩好,但是都不奖励时,第二组的成绩就好了。所以,奖励也不能滥用,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奖励自己,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