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邱子馨编修的《南窑邱氏支谱》 修网络家谱感到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来龙去...
纵观邱子馨编修的《南窑邱氏支谱》
修网络家谱感到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来龙去脉不清,如缺少邱氏渊源;图照像赞部分只有子馨父母及其本人,缺少祖父以上的列代图像。其次,世系表及谱文均自十六世的格开始,缺少到无锡南窑支的始迁祖。再则,仅在一张祠堂的祭祠厅图中出现一个置于高处的牌位,上书“始祖文定公”五字,文定公究为何人,一概不提。
笔者和邱宝瑞辈相熟
带着这些疑问,翻阅了一些史书、文献及《澄江邱氏宗谱》(以下简称《澄谱》,理出了一些头绪。现简述如下:
一、邱氏渊源:“商周之际,有吕涓,字子牙者,系祝融庸后裔,神农遗胄也。
隐居渭滨,遇文王,遂成周业,是为太公望。师尚父,佐武王,定天下,以功封于营丘。后其子孙不忘所自,遂以始封之地奉为氏族,则丘氏得姓以此。”营丘在山东,东汉时因避孔子讳丘,故改丘为邱,后世遂以邱为姓。
二、“始祖”文定公,名崈(“崇”的异体字)
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卒于宁宗嘉定元年(1208),江阴文林人。邱崇仪状魁杰,机神英悟。隆兴癸未(1163)探花。初知华亭县,修海堰。召为户部郎中。曾进谏“恢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未易举”。光宗绍熙三年(1192)擢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翌年改安抚使。宁宗开禧元年(1205)除江淮宣抚使,辞不拜。嘉定元年(1208)授邱崇为同知枢密院事(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以正官,谓同知),未到任而卒。葬江阴县由里山,《宋史》中有传。在《澄谱》中,始祖为崇的曾祖父——少傅公,二世邈,三世经,邱崇为第四世,因而文定公非始祖也,应以此为准。
三、按古制
父以子贵,祖父以孙贵,曾祖以曾孙贵。故邱崇贵为同知枢密院事,应追封上三代,均追赠太子少傅。邱氏始祖少傅公,缺失名讳。早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首次付印的《澄谱》中,已说明少傅公讳字无考,因而只能用追赠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