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姓出自齐国,发源于今山东境内 网络家谱齐都营丘就是骆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
骆姓出自齐国,发源于今山东境内
网络家谱齐都营丘就是骆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骆姓逐渐迁往江南。江南的骆姓,有言出自齐太公之后,有言出自越王勾践之后,而当时的越国,是传自四千年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此支骆姓应是夏禹的后代子孙。先秦时期,骆姓不见于史。秦汉之际,见诸史册之骆姓有秦重泉人骆甲,东汉冯翊(今陕西大荔人)、骆异孙,河南尹骆业,东汉末会稽乌伤(今浙江绍兴一带)人骆俊、骆统父子。这说明在魏晋以前,今北国之陕西,南国之浙江已有骆姓人定居。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政权更迭,势力扩张,无一不伴随血腥的杀戮和兵火过后的凄惨景象,人民流离失所,飘泊天涯,以求一方净土,得以安身养命。时江东偏僻,人口稀少,又有长江天堑阻隔刀兵,于是骆姓伴随其他氏族,大批南下,与原居会稽之骆姓相融合,经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骆姓会稽郡望。据《西峡骆氏宗谱》记载:“骆系在内黄称王后,经赢秦统一即封建之内黄郡是也。
”由此可见,骆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是中原的巨宗大族,称王内黄,十分显赫。此后至隋唐,骆姓在今河南之洛阳、内黄等地繁衍迅猛,族大人众,成为妇孺皆知的著姓之一。据宋代《太平寰宇记》载:时相州内黄郡有“扈、路、骆”三大望族。并逐渐北移,在今河北、山西等地播迁繁衍。宋元两代,称盛于江浙一带的骆姓,播迁到今福建、广东,待成为闽粤两地的较大家族后,又逐渐播迁云贵等地。明初,山西骆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等沿海省份之骆姓有渡海定居台湾者。满清入关后,有八旗姓改为骆姓者,加之河北等省骆姓人入居京城,使北京之骆姓渐多。如今,骆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贵州、北京等省市为多,上述三省市之骆姓约占全国汉族骆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唐朝元和七年,太常博士林宝奉诏撰成了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元和姓纂》
该书中关于“骆”姓渊源只记有:“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望出内黄、会稽。”而对其他“骆”姓分支的来源没有记载。骆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了内黄、河南、会稽等郡望。内黄郡治所在今河南内黄县;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也许是姜太公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又有《元和姓纂》这样权威的典籍记载,骆姓人氏一般都认同“本族始于姜,见于齐,望出内黄、会稽。”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位于黄河故道的内黄县被认为是“骆”姓的生根之地,这就很自然了。即使长江之南郡望“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的“骆”姓也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由内黄南下蔓延而来。因此,“骆”姓祖上堂号为“内黄堂”。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是“内黄世泽 江国家声”。上联典出骆姓郡望内黄,下联典指唐骆奉先。 唐代右骁卫大将军骆奉先(三原人),因历数从帝讨伐,累封江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