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保锦珍藏的《解氏鉴宗》首页上便是《解氏家谱序》,这篇由解氏迁云南始祖解守写于明朝永乐十一...
解保锦珍藏的《解氏鉴宗》首页上便是《解氏家谱序》,这篇由解氏迁云南始祖解守写于明朝永乐十一年的序,揭开
了解氏家族自江南迁徙云南的故事。
根据《解氏家谱序》记载,通海解家营解姓原籍南京应天府句容县仁信乡二堡铺北泽村,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
丁卯六月,因明朝初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有人指句容御史台隶张成为胡党,张成又转诬与胡维庸同是官僚的解氏先祖
解子玉为胡党,朝廷不查实情,依张成所奏,将解族田土四十余顷尽废,男女二十七口流发云南,丁壮者充军八名,十五
岁以下孩童及妇女随营。到云南后编入临安卫所属通海县戍守。
由于各种原因,到滇的人中只有解本刚、解全、解守三人传后,为到滇的一世祖,解守为解本刚、解全的侄儿。
解守自幼聪颖好学,于洪武元年充点句容县儒学生员,后由县令孙纬经保授本学训导,随即又召考入翰林院庶吉士,
因伯祖解子玉被诬谪,一同流放云南。解守到通海戍边数年后,朝廷下诏在军队中选拔博学之士,解守以军中通经博士被
推举赴京参加考试。解守到南京二司考试均中试,一生共三次点翰林,到南京后又得以返回故乡句容,并写诗赠与族人子
弟。网络家谱
解守在翰林院为庶吉士时,遇“靖难之役”兵至,燕王朱棣起兵推翻了自己的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夺取皇位,为永
乐皇帝。永乐帝欲重用解守,但他谢绝了,因此被贬为江西袁州府学训导。后听说建文皇帝逃亡于云南,解守一臣不事二
君,于是辞去官职,到云南武定寻及旧主建文,侍奉左右。
明朝初期,通海、河西一带地处边疆,朝廷派军队屯边戍守,士风未开,解守追随建文帝数年之后,奉建文帝的旨意
,回到河西隐居教学。解守回到河西后,“广教化以育人才,邑中名士多出其门”,以教书育人终其身,为传播儒学作出
了不懈努力。
明清时期的《临安府志》、《河西县志》均为解守作传,清雍正云南巡抚杨名时还为《河西县志·解守传》作序,并
撰联“去国从亡,地下天边依旧主。读书乐道,山高水长是先生。”清乾隆二十五年,河西县令萧思睿为让世人铭记其功
绩,谕解姓族人立解守神道碑,上书“明忠臣解公讳守神道碑”,并载有解守生平仕宦。此神道碑至今依然屹立解家营村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