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谱研究院 > 改则家谱网

改则家谱网

改则修家谱价格

时间:2017-06-23 作者:中国家谱网 点击:89次 来源:家谱
    “改则修家谱价格”是大众朋友瞩目已久的热门话题,为此凡客家谱网小编就敞开心扉与大家一起分享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改则修家谱价格的内容,欢迎联系凡客家谱网客服QQ:1556773196进行咨询。
改则修家谱价格

    改则修家谱价格接受。    三四天后一家好心人接收了我们。他是开铺子的,姓什么不知道,住在黄陂街,全家四五个人,母亲干杂事,烧火洗衣。他家有个老婆婆对我们蛮好,后来通过老婆婆劝说、并经他儿子介绍,且母亲同意把姐姐给了别人做姑娘。那家是做生意的,老板娘不生,想要一个伢,听说人家有条件才领养,改姓改名,不准看望,说是当自己姑娘养大成人。就这样我们和姐姐分开,从今后没有见面,当宝贝、享福去了。    我娘俩一直住在这家人家,母亲安排我和你爹成亲后,她就到汉阳栖贤寺出了家,开始你爹去看了几次,人家不准看,你大哥出世后,母亲还打了一对银手箍,后来就没去看了,失去联系。    据我所知,出家当尼姑、和尚叫皈依佛门,从入门之日起不允许再与家人见面,远离凡尘,过着木鱼青灯、晨钟暮鼓的生活,否则死后不能超脱。    上述是我与母亲多次交谈的主要内容,从中无法查到她父母及姐姐下落,只好作罢。汉阳栖贤寺我在1950年前后多次路过,由于当时不知上情,没有特别注意,该寺建长江大桥时拆除,印象中栖贤寺在月湖旁、古琴台附近。    从以上情况看,我们的外祖母是一位非常明智的女性,灾难中一人带两个幼小女儿逃荒到汉口,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她坚强生存下来,妥善处理二个女儿事后选择出家作为自己最后归宿,真是叫人敬佩!    我在母亲身边生活了十三、四年时间,七、八岁听到、见到的事情没有分析、判断力,因此要把母亲的一生写清楚是困难的、也是达不到的,但毕竟比后辈要了解多得多。尤其是1946年以前天天都在她身边转,只有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大姐可能比我了解多一点,我就把自己知道的写写。    我不想多写过去的苦,在“苦海”里生活,谁家没有苦帐一本?反复那么多苦,觉得有点俗。    我认为母亲在一生漫长日子里,与同时期的人相比可以说是个福人。    人们常说“五福” 齐全是最好的。什么是“五福” 呢?<辞海>解释: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我就从“五福”说起。    第一条是“寿”。母亲寿高九十有五,不仅萧塆少有,全国也不多,这一条最不容易达到。九十五年中经历了清朝、民国时期、日寇统治时期、新民主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其间各种变化不胜枚举,如果她老人家有知识文化,会被当地作为活教材,向后人介绍有关历史。    第二条是“富”。 这一条差一点,但在母亲的一生中,不愁生活的日子多于担心两餐无下落的日子,晚年更是享受子孙们孝敬的幸福生活。    第三条是“康宁”。 从上世纪初过来的人,能做到一生健康是很少的,可母亲一生未得个一场大病。从我们小时起,她就有头痛的毛病,农村无西医,从未查过病因,又不肯吃中药,毛病来了就吃头痛粉。解放前头痛粉的牌子叫“何济公头痛粉”, 小杂铺店都有卖的。当然拉肚子、发烧、打摆子等也难免。    特别是个“宁”字,是她长寿的重要因素。我们兄弟、姐妺六人各自成家,大家小家二十余家,大小口近百口,在她老人家九十岁以前未见一人遭遇过大劫难,虽然常念大哥的三个孩子,时间一久也习惯了。特别是1945年—1946年日寇留下的“人温”, 我们村里家家户户死小孩,有的大人也死。富廷哥的三个孩子——两女一男,不到半年先后死去。老头山(专埋小孩尸体的山)天天有人哭啼,野狗日夜在此争食。巧的是我们同屋,个个平安无事。再说伯叔之间,二伯无子、三伯早逝、两兄弟先后离世。五叔家一个儿子淼廷十三四岁病死,一个儿子汉廷得精神病,1958年大办钢铁时大风吹翻房屋受重伤治疗无效而亡。妯娌中唯独母亲幸福,未遭切肤之痛。用她自己话总结:“一个鸡蛋未散黄”。可谓康宁。    第四条是“攸好德”。 攸字在此是“久”、“长远” 的意思,“攸好德” 指一个人的品德,也就是说老人家品德好。当然德表现在各个方面,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各有各的标准,但从一个封建社会走过来的家庭妇女的品德,只能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她的主要方面,这样就比较客观一点。儿子、媳妇、姑娘、女婿对老母亲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能从下面事中讲讲老人家的品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次回家看望老人,拉家常时我说:您是塆里辈份最高、年龄最大的老祖宗。一句话把母亲的话匣子打开了。    她说:我能活这大年纪,算命先生说我做了很多好事。以前你们的婆婆好也跟我们过,坏也跟我们过,乡里、汉口都跟我们过。临死前二伯与五娘很少管,完全是我料理,洗呀抹,有时叫枣帮个忙。(富哥嫂子叫枣)有时候三家供饭,可她不想到那二家吃,早了说饭没熟就来了,晚了说还要人喊,因此老是说你随便把点什么我吃算了。本来二伯家生活好一些,她也不愿去吃白米饭,非要跟我们喝稀饭。    停了会接着说:富廷那个杂种,欺负枣娘家无人,动不动就打人。枣是不敢还手的,有时深更半夜不知为什么打枣,枣被打得没有办法了,就跑到我房里来,狗日的富廷再坏,也不敢到我这边打枣。后来先后生了三个伢才好一点。日本人来了,他怕死跑到四川八年不回,可怜枣一人带三个伢,无田无地,无人照顾,过的什么日子。富廷每年写二三封信回,信上总是说:四娘(指母亲),把你的残羹剩饭给点我的小儿吃,我回来一定报答孝敬你……那几年,每家都难,有时候看到她们娘四个挨饿,还不是抓几把米她们渡一餐。真的是巧,那么困难都没有饿死、病死,等富廷回来不到半年,三个伢都死了。    母亲喝了一口开水,又开始讲:丑廷(三伯大儿子)从汉口抬回来,住在中间房里,他媳妇天天哭哭啼啼,还有个小儿子,媳妇是汉口姑娘什么也不会,完全是我料理。丑廷拉我手哭着说:四娘您只少怀了我十个月,比我亲娘还亲,我今生是不能报答您了,我只能在阴间里保佑您长寿,保佑兄弟们好,来生做牛、做马再报答……    从母亲的说法,长寿的原因是做好事,做好事当然属德的范畴。上述三件事为德的具体事例,但德不仅只表现在尊老爱幼事情中。    第五条是“考命终”, 即善终也。母亲最后几年各方面都还好,什么都不愁。俗话说:谷怕东风夜,人怕老来穷。夜东风一吹,谷子受粉不好减产,而人老了,怕穷的道理就不说了。母亲的晚年,我们兄弟娣妹各家的生活逐步好了起来。八十年代以后,二哥和秀济先后从华英搬迁到蔡甸,但老人家一直不肯离开老家,单人独住,做了不少工作都被拒绝,改变不了她的习惯,可她过得很开心。只是每年春节接出来,过完年后又回去。除日常生活不愁外,身上总有钱打点小牌。兄妹们分摊费用,没有因赡养而有什么大的矛盾。最后两年,因秀济有了两室一厅住房,并安排一个小房老人单独居住,她老人家身体也渐渐弱了,才未让她回华英独住。她也喜欢秀济、大军、小军,在他们全家的精心照料下渡过了最后时光。去世前一个月,二嫂与弟媳承担了一切照料事务,我与小军最后与她告别,终年九十五岁,寿终正寝。以上五个方面充分说明母亲是个福人,当然是我一人看法,别人如何评论,各有所云。    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母亲的一生是个福人。    母亲幼年虽因战乱离乡背井逃荒在外,但她从没有离开自己的娘。俗话说:宁可死当官的老子,不能死讨饭的娘。“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她在外祖母身边,一直生活到成家,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可比的幸福。同时,她们母女三人从穷困的农村,逃荒到繁华的城市,过城市穷人生活,外祖母靠帮工把母亲养大并安排成家,比在四川老家水泥中打滚强得多,可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成家后,丈夫真心实意关心、呵护着她。母亲从未对我们说过父亲对她不好,只听她多次的说你爹真好,真好的内容在父亲篇已有详述。父亲对母亲是极端负责的,她嫁了一个优秀男人,有福!    母亲与祖母的婆媳关系很融恰。作为有四个媳妇的祖母,唯独与母亲相处最好,真是双方的缘份和幸福。从经济状况祖母跟二伯生活是最好的了,既有住处,又有干白米饭吃,也不必汉口乡下来回搬迁;五叔是祖母的断肠儿,爹娘最心疼的,祖母也不想去,却随我们母亲生活了二十年左右。我们家到汉口,祖母到汉口,我们回乡,祖母也跟着回乡。母亲几次告诉我:祖母经常对你爹讲要对四娘好,她是外乡人、无亲无戚、又不会做农活……总之一句话,婆媳关系处理得好,也是一种“福”。    在农村,贫穷家庭的主妇是要会做各种农活的,播种、拖肥、拔草、收割……而且动作要麻利,不落人后,才算合格。但同样在农村,富家女儿、媳妇是不干农活的,因为农活是穷苦人做的,她们不做叫有“福气”, 我们的母亲就是后者,不做农活。其实是根本不会做农活,因此在妯娌之间被轻视、看不起。特别是二伯母,她对农活无不精通,在村里很有威望。五娘对农活一般,耨草可以,其它也不很在行,可能是无田无地的原因。由于二伯母的能干,塆里所有不会或不精农活的妇女都是她老人家批评的对象,当然也包括母亲,说她不会做事。我跟母亲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是知道母亲的能耐的,她应该很会做事,只是不会做农活,二伯母用自己的强项比母亲的短处,很片面,说明不了问题。我想母亲不会干农活原因有二:一是从小在汉口长大,未见农活怎么干;二是回农村后,家里无田无地,父亲又在汉口做事,家里经常五、六个人吃饭加上其它家务事情,也要人承担。她与富家妇女有田有地却不做事完全是两回事。母亲作为贫穷人家妇女,一生没有下过田,在农村确实少有,又可认为是一种“福份”。    是不是有“福”呢?答案是肯定的。再写写其它事情。    母亲特别能吃苦,料理家务是一把好手,其劳动量是很大的,我说说推磨这件事。旧时农村一般家庭,收什么吃什么。大概1944年小麦收割后,我们就以吃小麦为主,父亲、大哥、姐姐每天早出晚归,要把麦子变成面粉是很困难的,每天六、七人吃的面粉几乎全由母亲一人推磨出来。多为我作磨,就是将小麦一次抓一点,丢进磨眼里,二转一次。有时我上学去了,她就一人磨,一边推磨一边用右手夹一根小棍子将小麦往磨眼里扒,一天至少磨四升小麦才够吃,还只能吃面条。仅这个工作,从淘洗、凉干、磨粉、筛粉、擀面几道工序是要人干的。有时姐姐有空就集中磨一次,才可以发包子吃“干粮”。    针线活是母亲的长处,二伯母不会针线活,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过去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衣服最困难是补肩背和裤裆,补不好就扯倒不好穿,而母亲却是拿手活。俗话说:裁缝姑娘能干上天,补不好裤裆端不到肩。这是母亲的口头语,隔壁左右,凡客家谱网(http://www.fankhome.com/),作为国内最专业的“改则修家谱价格”公司,选择凡客,等于选择了成功!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家谱服务提供商——凡客家谱网, 是一家由湖南三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大型互联网谱牒文化企业。总部座落于湖湘文化名城湖南长沙,长沙西毗贵州、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北通湖北,京广高铁与沪昆高铁两条高铁大动脉贯穿其中,是南北东西对接的咽喉要道。改则修家谱价格是顺应互联网潮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号召下成立的新一代互联网传统文化企业。凡客家谱网主要从事电子家谱、网络家谱、纸质家谱的修编,致力于将传统的谱牒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实现“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

关于我们| 工艺流程| 成功案例| 服务保障| 免费网络家谱| 联系我们| 凡快家谱研究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开福大道180号滨河嘉园6栋402 网站备案:湘ICP备15020126号

电话:185-7771-7773 电子邮箱:Server@FankHome.com

Copyright © 2024 湖南汇金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