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修家谱价格”是大众朋友瞩目已久的热门话题,为此凡客家谱网小编就敞开心扉与大家一起分享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浏阳修家谱价格的内容,欢迎联系凡客家谱网客服QQ:1556773196进行咨询。
浏阳修家谱价格借用了谱牒的资料,他也是在史卦研究的过程中利用谱牒资料的开创者。近代梁启超明确指出:历史上遗存的谱牒是“重要的史料之一”,强调“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也”(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现代著名史学家冯尔康先生认为家谱“所保存的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可供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人口学、优生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利用”(冯尔康.《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代序》)。
在取用家谱资料进行科学研究时,应注意资料的准确性。后世家谱在编修的过程中存在一个通病,即有失真和夸张附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祖源的追溯和人物传记方面。其因在于家谱与国史的书写笔法上有区别。国史善、恶必书,讲究春秋笔法;家谱书善不书恶,讲究为尊者讳。因此,家谱里人物都是好人,正人君子,都光鲜夺目;有劣迹者、违背族规有损祖德者,是不准上谱的,即使前次修谱时因刚出生入谱,但在其长大成人后犯有罪行、劣迹,下次修谱时还要将其削名,即使是自己的祖先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翻看家谱就会见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人,如秦桧、蔡京等,是既没有祖先也没有后代,从何处来的真不知道。所以早在宋代秦桧的后人就写下了名句:“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在坟前愧姓秦”,这是最好的写照;蔡京的后人也不认他,而是认蔡襄为祖先,其实二人虽都是福建仙游人,但本不同宗,蔡襄先出仕,蔡京为攀附他,称之为族兄。同理历史上有名望之人,又常常被冒认为祖先,如杜牧与杜旬鹤。杜旬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石埭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著有《唐风集》遗世,中国文学史上有其一席之地。其父杜筠,处士,今贵池棠溪杜姓族人是其后裔。后世杜氏家谱里称杜旬鹤是杜牧“微子”,今贵池“杏花村古井园”里立一木牌,仍袭此说。这是典型的冒认,当年杜旬鹤自己都不这样认为,其诗文中称杜牧子为“族叔”。如此附会、失真的弊病,早在宋代谱牒私修时就出现,以致文天祥批评家谱“凿凿精实,百无一二”。文说可能过头了点,但明清时期的家谱纂修,这种冒认附会的流弊确实大量存在,胡适在给绩溪旺川曹氏宗族撰写的一篇谱序里就说:“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曹氏显承堂谱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弊病仅占一部家谱文献内容的极少部分,且并非所用的家谱都去冒认祖先,戴震修谱就力求真实。应该说家谱从始迁祖以下世系和传记内容还是比较真实的,其史料价值应值得我们珍惜,其学术利用价值还是很大的。
其二:寻根利用价值。中国是个讲究宗亲、感恩祖德的传统国度,对祖宗的追念是人人都挥之不去的沉淀在血液里情感。寻根也自然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浓厚情节。(国图程姓见闻)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富庶和强大,掀起了两股热潮,其中之一是海外华人回大陆的寻根热,寻根的依据便是查阅、利用存世的家谱,不可能见到坟包就叩头。前述家谱世系自始迁祖而下是真实的,不仅要记载始迁祖从何处、因何因、经何地迁居于此,还要详细记载外迁、出继族人的迁往地、出继何氏为嗣,以便后世修谱时验核,防止冒籍附宗情况的出现,确保家族血缘的纯洁。如贵池的李姓迁自婺源,是徽州三田李氏的后裔,也就是李唐皇室的后代;太平的苏氏是苏轼的后代。这些都在家谱的世系谱图里有确切的记载。如此就给后世子孙寻根问祖提供了确切的资料。河南有一份杂志就叫《寻根》,山西洪洞县每年4月1日——10日,都要举办“寻根祭祖节”,来此参加祭典和观光的海内外华人多达十几万,寻根变成了一种文化,也是得益于家谱,这是有历史典故的确切史事。明初,政府曾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其中迁移山西人到中原、华东、华南、东北,被迁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手续。故土难离,人皆不愿移民,政府动用军队用绳索捆缚移民并串联起来强迫迁走,众人一步一回头,看到的是渐渐远去的广济寺里的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无比悲痛,也给他们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槐树和老鸹窝也成了他们泣别家乡的标致。(此次移民还衍生出一个行为习惯和一个代名词:背着手走路、解手。)代代相传,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他们后代心中的祖源地,也就有了“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的歌谣,大槐树和老鸹窝也就被移民的后代写进家谱。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派卢永祥率部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一路烧杀抢掠,但到了洪洞县见到广济寺里大槐树时,却纷纷跪拜,认为是回到了祖先的老家,不仅不抢,还将从别处抢来的财物供奉于大槐树下。从此大槐树名气远播,时人建立牌坊,上书“荫庇群生”,就是纪念此事。建国后,政府多次拨专款,增建建筑,辟为公园。
家谱的寻根利用价值,也给我们反对台独维护国家的统一提供了确切的依据。如台独分子陈水扁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我们翻阅陈氏家谱,其祖先元隆公明末自江西迁到福建漳州市诏安县霞葛镇,其墓至今还在,18世纪中叶(乾隆时期),元隆公的裔孙中有一个叫陈乌的人渡过海峡去了台湾谋生,香火延续九世才有陈水扁;吕秀莲、李登辉等人的迁台始祖也都是在乾隆年间自大陆移民去了台湾。李登辉的祖籍在福建上杭县丰郎村;吕秀莲的祖籍是福建南靖县田中村,其任桃园县长时曾返乡祭祖,并喝了祖宅水井的水,说“我要喝一口故乡的井水,这叫饮水思源”。
这些人却一味强调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正真是数典忘祖,使祖先蒙羞。2009年5月中旬,首届海峡两岸论坛在福建厦门召开,台湾各县市首长、议员、民间团体的知名人士共6000余人与会(两岸参会人员共8000余人),这是一个交流面很广的民间论坛,活动丰富多元。5月17日,举办了“闽台姓氏族谱展”活动,展示族谱57000册,其中台湾族谱2600多册,详细记录了台湾各大姓氏的迁台谱系源流,许多在台的闽南宗亲与会,进行两岸族谱的对接寻根活动。2009年5月18日,福建漳州与台湾族谱对接网开通,2000余种台湾族谱与福建漳州的族谱衔接上,“两岸一家、有谱为证”,充分说明了家谱的寻根利用价值。
五 当代家谱的纂修
除上述的寻根热外,目前在国内又掀起了一股续修家谱热潮。建国以后,家谱的修撰活动停止,家谱也被视为封建迷信的产物而遭到厄运,大量的家谱被焚毁、或被当作废纸变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抢救家谱,如上图家谱藏量最为丰富,共藏有家谱11700余种,100000余册,其中大部分就是时任上图馆长的顾廷龙先生,从上海造纸厂里抢救出来,以浙江、安徽为最多,安徽又以徽州为最多。其次是国图,藏谱3000余种,近40000册,也是历经几十年的收藏。早在建国前,国外的一些机构就注意收藏中国的家谱,如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掠夺了大批中国家谱,美国则利用在中国开办的学校和文化团体四处购买,两国所藏中国家谱都达数千种以上。
今天家谱的价值早已被世人认知。纂修家谱也不在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诸多家族开始了家谱的续修活动。屈指算来,他们的修谱活动距晚清、民国时期的修谱也历经了近百年,最短的时限也有60多年了。表面上看是应运了“三世不修谱便为不孝”的古语,故诸多家族急于修谱,实质上是国富民强、社会稳定的结果,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反省和认知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那种尊祖敬宗、慎终追远、和睦团结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使然。
今天修谱的体例,是否延续已近千年的欧、苏体,值得思考。我认为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也应该有创新,以前的谱书内容世系部分仍沿袭旧体,续修的内容采用章节体较为合适。
过去修谱一般是宗族设谱局纂修,今天也应该这样,举全族之力完成族史的修撰。但在谱书的制作上,就不必要在族内完成,交由专门的谱书制作业者完成。随着家谱兴修的热起,制作家谱必将成为一种热门的行业。,凡客家谱网(http://www.fankhome.com/),作为国内最专业的“浏阳修家谱价格”公司,选择凡客,等于选择了成功!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家谱服务提供商——凡客家谱网, 是一家由湖南三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大型互联网谱牒文化企业。总部座落于湖湘文化名城湖南长沙,长沙西毗贵州、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北通湖北,京广高铁与沪昆高铁两条高铁大动脉贯穿其中,是南北东西对接的咽喉要道。
浏阳修家谱价格是顺应互联网潮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号召下成立的新一代互联网传统文化企业。凡客家谱网主要从事电子家谱、网络家谱、纸质家谱的修编,致力于将传统的谱牒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实现“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